探索华雨集第五册:南传大藏与中国佛教的奇妙结合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264次

南密》对中国佛教的重要意义 吴老师来了,他说,高雄菩提达摩法师发起翻译《南密》,是中国佛教的一件大事,菩提达摩法师的胸怀和眼光值得祝贺!

"南密 "是巴利语三藏的日文译本。巴利语是佛教在从恒河流域向西南传播的玉泉院地区使用的当地方言。阿育王(公元前三世纪)时,巴利语传入锡兰(今斯里兰卡)并被诵读;公元前一世纪末,为了保存圣教,巴利语被记录下来。公元前一世纪末,为了保存圣教,所有经文都被记录下来。公元五世纪初,摩揭陀的窥基因来锡兰研究大藏经和各派注释。窥基不仅撰写了经论释义,还撰写了佛教教义汇编《清净道论》,并用巴利语完成了整部大藏经。从那时起,巴利文大藏经就一直笃定地流传下来。在现存的佛教典籍中,巴利文大藏经是最古老的(现存的 "混合梵文 "典籍可能成书于公元七世纪)!释迦牟尼佛根据 "众生平等 "的原则[P88],教导人们 "用国家的语言和人民的语言来学习佛法",因此印度佛教界使用的语言据说有四大类,巴利语是其中之一。然而,巴利语是印度佛教界使用的四大语言之一。在巴利文大藏经中,《金刚经》与《四阿含经》(同属一系)相近。"经藏 "分为五部:前四部可与 "四阿含 "媲美;第五部即 "小部",其他宗派称之为 "杂集"。"小部 "总共有十五个,其中有些是稍后成立的(在读音上也有细微差别)。在 "小部 "中,"佛譬喻品"("譬喻品 "之一)讲的是十方诸佛来;"佛种性品 "和 "修行集品 "讲的是菩萨波罗蜜;"僧伽品 "共 548 种,从传说事迹中揭示菩萨的功德和风范。有的宗派在 "杂集 "的基础上另立 "菩萨集",可想而知它们之间的关系。"论集 "共有七部:六部为阿毗达摩所著,第七部相传为阿育王时期目犍连之子提须所撰(部分内容为后人所撰),是对其他宗派不同观点的注释集。巴利语《论集》有七部,说一切有部的 "一身六足 "也有七部(提婆部有五部,有部也有五部),这应该是古代常见的传说巴利文大藏经的汉译非常有意义:

拓展中国佛教的内涵: 中国佛教以中期的 "大乘佛教 "为主,兼有早期的大藏经和晚期的 "秘密大乘佛教"。早期大藏经主要从北道经西域传入。宋、齐、梁时期(公元 424-518 年),从南方海路来了一些师子国的比丘尼,依法为比丘尼授戒(二分戒);广州方面,翻译了《佛说五百部经》和《大威力[Theravāda]律藏》(均为佚名); 以及建康翻译的《善见维摩诘如来藏》和《解脱道论》(悦音的《清净道论》根据这些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充实)。这些都是从巴利语翻译过来的)。这些都是巴利语[P90] 佛教的内容,但当时佛教界并不重视。现在将它们全部翻译出来,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通过比较研究正确理解佛法: 我国过去翻译的早期大藏经,宗派众多,卷帙浩繁,但没有巴利文大藏经。如果对它们进行公正的翻译和比较研究,肯定会更好地理解它们。 将过去的译本与提婆达多部律进行比较,从组织上可以了解律部建立的过程;从内容上可以发现释迦牟尼 "依法摄僧"、建立僧伽法制的原则和实施情况,从宗派的划分上可以了解律在适应各地民情方面的差异。

三是探索 "佛法 "与 "大乘佛法 "的通道: 佛法本是一味,但因根机和传承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在我国,大乘佛教是佛教的主要形式,而巴利三藏和其他形式的佛教一直被视为小乘佛教。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大乘的深层内涵源于 "杂阿含"--"相应部 "等四 [P91] 阿含,十方世界有佛,菩萨的广大行波罗蜜多法源于 "小乘部"--"杂阿含"。我国佛教界应根据汉译巴利大藏经,探索佛法与大乘佛法之间的通道,相互尊重,因为佛教已经进入了普度众生的时代!

巴利文大藏经传入锡兰,然后传播到缅甸、泰国、高棉和其他地区。巴利语有语音而无文字,因此巴利大藏经是用当地的字母书写的;近代,有英语、缅甸语、日语等译本。近代有英语、缅甸语、日语等译本。南传大藏经》是日文译本。昭和十年(1935 年)至昭和十六年(1941 年),由 "高楠博士纪念会 "翻译出版。四十多年前,中国首创了《普慧大藏经》,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南传大藏经》中单独翻译出来的。抗战胜利后,太虚大师东归,提议将其改名为《中华民国大藏经》。日译本是根据锡兰巴利文并参考英译本修改而成的。由于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未能实现全译出版,实为中国佛教之一大憾事!现在,菩提达摩法师开始翻译出版,真是太好了!我衷心祝愿《楞严经》的翻译和结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P93]

探索华雨集第五册:南传大藏与中国佛教的奇妙结合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普众放生 普众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