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放生是指什么,三宝中的僧宝指什么?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0-22 浏览:183次

一、个人放生后怎样回向

1、什么是“僧宝”。世尊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有开示说,僧宝也有三个层次:

2、第一种是第一义僧,指的还是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如来藏祂无形无色,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也无能烧害,不可思议,唯证乃知;祂才是一切众生最好的福田,祂从来无受无取,具有无量诸功德法,常不变易,所以名为第一义僧。

3、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贤十地的菩萨,这称为第二种僧宝。

4、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戒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如果持戒不清净,或者没有足够的智慧,不能够带领信众在佛道上渐次解脱,得到修行佛道的真实安乐,其实就没有资格称为是僧宝的。

5、而且从世尊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的开示,我们也可以再一次确定,第一义的佛宝、法宝以及僧宝,所指的都是一切有情的本心如来藏。所以我们更可以确定,如果有人否定了万法根本的如来藏是真实法,说祂只是方便说,因为这样的说法是违背佛陀的开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作为;即使是他身上披着佛教的法衣,但是他就连佛弟子都称不上了,我们更别还傻傻地恭敬、礼拜、供养,继续称这样的外道假冒僧人为法师或高僧了。

6、如果像达赖喇嘛这样,不但否定如来藏心是真实有,甚至还鼓吹男女双修是最高级的修行方法的人,则都是属于持戒不清净、说法不清净的外道,是连佛教徒都称不上的外道人。只有觉囊派的大中观见、他空见,才称得上是真藏传佛教;而达赖率领的教派都是修习双身法、乐空双运的外道法,这和三乘菩提完全无关,是属于假冒的藏传佛教,是假密教。

7、另外,附佛法外道还在佛教三宝之上,擅自加上一个“上师宝”。他们说上师的传承是从佛陀传下来的,而且只要是上师所说的法,就要徒众们完全听信,不可以质疑。事实上,像上师传承这种假造的说法,是完全经不起检验的,也是违背了佛陀开示的“依法不依人”等四依法的。我们去检验这些所谓上师的说法,绝大部分都是违反佛教三宝的开示的,更明确的显示,所谓的上师其实根本连清净的表相福田僧都谈不上,根本就不属于三宝中的僧宝,也因此他们才需要另外再立一个“上师宝”。所以,像这种头上安头、毫无必要的作法,只是为了欺瞒绝大多数是文盲的西藏信众,把他们由佛法中转入假密教外道法中的一种控制手法;表面上是在弘扬佛法,实质上却是利用佛教的资源来弘扬外道法,来消灭佛教正法、取代佛法的恶劣作为。

8、------《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第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陆正元老师

佛教中的放生是指什么,三宝中的僧宝指什么?

9、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

10、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二、放生的宗教组织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7、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8、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9、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10、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普众放生 普众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