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安莲池社放生
1、青海塔尔寺:曾花3亿元修缮,金瓦殿黄金用掉几千两,现成佛学院
2、在青海有座排名第一的大寺—塔尔寺。这个寺庙不简单,当地政府曾花费3亿元修建。
3、享有盛名的塔尔寺,在宗教界有着相当高的地位。藏传佛教的至高活佛,重要的与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宗教活动。因为,它是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因为它建成的历史已有六百多年,因为它的恢宏,因为它的精美,因为它有着许多的与众不同。图为塔尔寺大门。
4、拾级登上寺前的平台,三门开启的殿宇,既是进入塔尔的入口,也是佛教寺庙的天王殿。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不用考察每一位到来者来历与过往,多民族的交融,僧俗同一片蓝天。连戴白帽的是伊斯兰信徒也被吸引而至,这就是塔尔寺的魅力。
5、正门里面的寺前广场,八座巍峨庄严的白塔引人注目。图为八宝如意塔,造型一致,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装有梵文。八座白塔,看似一样,却非一样。每一座塔,都有不一样的名称与意义。善逝塔、菩提塔、法轮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好塔、尊胜塔、涅槃塔,八塔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建,八塔代表了佛祖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
6、在广场,就可看见塔尔寺的主体建筑。以藏式建筑为主,兼容汉式建筑以及地方建筑风格,构成了塔尔寺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放眼望去,莲花山下,活佛府邸层叠,佛塔林立,僧舍遍布,错落有致。从1377年开建,历经增建与扩建,成就了今日的恢宏气势。
7、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共计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殿堂、僧舍1万余间。其中,名气最大、最为显赫的殿堂要数汉藏合璧风格的大金瓦殿、藏式院墙内的小金瓦殿、全寺最大的经堂大经堂、乾隆赐名“永慧宫”的大拉让吉祥新宫、藏区最大的时轮立体坛城殿等等。
8、图为位于小金瓦殿门前的塔,叫时轮大塔。九世班禅为永保塔尔寺太平而建,又称为太平塔。塔瓶颈由粗而细依次安有刹杆、铜镏金法轮,项部装有覆盘、仰盘及日月宝鉴。时轮大塔,高高耸立,蔚为壮观。塔前转经幢,塔尖的日月宝鉴,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9、因塔而名的塔尔寺除了寺前广场排开的塔尔寺标志形象的如意八塔、缘起于僧俗大众讲授时轮大灌顶法的时轮大塔,此外,还有塔林之首的大银塔、四门塔、菩提塔以及一些高僧大德国的灵塔。大大小小,塔什如林,构成了一个塔的世界。图为过门塔,又叫“四门塔”,用大银塔中清理出来的土、砖、石片等物品作为塔基,还有宗喀巴大师父母做饭用过的铜锅等物。塔身顶部设有的刹杆、覆盘、仰盘、日月装饰,融合了藏、汉和回族砖雕艺术特点。
10、众多的殿宇之中,最为耀眼的当数那幢出类拔萃的黄金屋顶——因屋顶为金光灿灿的铜瓦镏金所建而名“大金瓦殿”。从老远就可以看到这么一座金碧辉煌的黄金屋,当然这也是众多信徒和游人的必经之所。
二、放生求子灵验吗有讲究吗
1、大金瓦殿是青海格鲁教塔尔寺的中心。它的耗资之巨,占塔尔寺之首——有这么几笔账可以证明:康熙五十年,西藏郡王额尔德尼济农一次布施黄金1300两、白银12000两,将原殿改成铜瓦镏金屋顶;1739年西藏郡王颇罗鼐布施白银27000两,将上下层屋顶全部改建成铜瓦镏金屋面;1953年,青海省投资旧人民币3亿元,寺院自筹黄金1000两,对金瓦殿重新修葺;2002年,寺院又耗资1700万元,包括黄金300两,对大金瓦殿进行修缮,金顶镏金。
2、围绕在大金瓦殿的四周,分散着大经堂、依怙金刚殿、弥勒佛殿、释迦佛殿、文殊菩萨殿、遍知殿、祈寿殿及密宗、医明、时轮三大学院的经堂等等,高低错落,散布其间。共同组成了塔尔寺这座蜚声海内外的藏传佛教古刹的雪域奇观。
3、祈寿殿,便是其中之一。祈寿殿又称花寺,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是一座小巧幽静的院落。寺墙上有两幅砖雕,左边是“鹿鹤同春”,右边是“葡萄刺猬”,都是寓意吉祥的含义。塔尔寺的砖雕,是塔尔寺建筑群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细腻而闻名。据说这座祈寿殿是为给七世喇嘛格桑嘉措祝寿而建。传说喇嘛为该殿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满天的花雨落下。这也是该殿又名“花寺”的来历。
4、图为丁科札仓,它又叫时轮学院。学院始创于清嘉庆二十二年。这所学院主要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术科,以讲授经文为主,兼修律仪。二是科内修,主要阐述宇宙中众生依赖生存的规律法则。三是表科外修,主要讲解宇宙的生起、运行规律及毁灭。学院内除了教室(经堂)外,还供奉着时轮金刚铜像、弥勒佛、观音菩萨等佛像,藏有时轮、天文历算方面的经典。
5、现在青海省藏语佛学院也在塔尔寺里。在这样一座历经700余年的古寺里,它继续传承和发扬着藏传佛教。塔尔寺,因宗喀巴诞生于此而成为圣地。宗喀巴大师离开人间已近六个世纪了,然而,他所开创的格鲁派以顽强的生命力生存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
6、大菩文化青海讯2010年7月12日,青海陀乐寺举办大殿落成暨开光法会庆典。藏传佛教的青海塔尔寺数位大活佛,汉传佛教的河北省正定临济寺佛光法师、来自江西赣州的透印长老,北传佛教的韩国佛教宗正协会会长迦山长老,南传佛教的泰国曼谷大金佛寺大僧正共同出席。
7、在大殿落成开光法会上,陀乐寺住持阿旺嘉措仁波切由佛光法师所带来的佛祖灵骨舍利迎请至大殿,并以鲜花、财物供养。随后,藏传、汉传、北传、南传的诸山长老共同为陀乐寺大雄宝殿、千佛殿、上下辩经院、八大佛塔,释迦牟尼佛等九尊佛像、文殊菩萨一千尊、宗喀巴大师一千尊、二十一度母、八大菩萨、十八罗汉等佛像开光。法会后举行大型的文艺演出。
8、河北省正定临济寺佛光法师此次特地带佛祖灵骨舍利参加盛典,阿旺嘉措仁波切率四众弟子举行热烈的迎接仪式,迎接佛祖舍利及佛光禅师一行的到来,并热情款待佛光禅师一行。其间双方进行亲切交谈,佛光禅师将其讲授的《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佛教经典的书籍赠予阿旺嘉措仁波切,以促进藏、汉佛教的相互交流,并向阿旺嘉措仁波切敬献一尊近一米高的佛塔,阿旺嘉措仁波切以其教派祖师旦珍诺日上师随身信物相赠。
9、青海地区汉传佛教主要寺院
10、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郊土楼山上,距市区约2公里。土楼山是西宁北山的一部分,形似土楼,故名。这里早在东汉时期汉、羌人民即在山腰修建了土楼神祠,成为民间信仰拜天地神灵的场所。东晋太元年间(376-396),经十六国中前凉、后凉、南凉和吐谷浑的倡导,佛教在湟水流域盛行,南凉王秃发乌孤主持在土楼山修建了青海地区最早的佛寺,请当时河湟一带最著名的僧人住持土楼山佛寺。后不久,又有道士到此静修,在半山腰开凿了洞窟。从此,这里就成为民间信仰与释、道共修的神圣之地。三种信仰历朝都在此山腰开凿石洞,现存洞窟57个,其中一部分为三种信仰各自静修人的静修地,一部分绘制各自信奉供养的神灵;从洞窟的名称看,既有民间信仰的城隍洞、关帝洞,又有佛教的无量洞、菩萨洞、观音洞、禅洞,还有道教的玉皇洞、三清洞、吕祖洞等,山的正面坐北朝南,依山势自然形成似并立的两个威武的金刚,信众称“闪佛”从唐朝至明朝,佛教曾在此山多次扩建,建山门、修殿堂、塑佛像、设坛场,明洪武时还在山峰建造六角形五层佛塔,明永乐年间在山脚修建了永兴寺,又称北禅寺,请了4位印度僧人住持该寺,香火大盛,从此土楼山佛寺以北禅寺而闻名,成为青海地区少有的传戒寺院。但住该山的道士始终没有离开这里,所以清朝诗人朱向芳在游览土楼山时写的《登北禅寺福宁楼》一诗中,留下了“梵宇洞天”的佳句。
标签: